急性肠炎在小孩子中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和发热,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需立即就医以避免脱水等并发症。家长应关注症状并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及时补液、调整饮食和应用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
1、主要症状
急性肠炎最显著的表现是频繁腹泻,可能呈水样便甚至带有粘液或血丝。与之相关的还有阵发性腹痛,尤其是进食后症状可能加剧。呕吐也是一个常见症状,有时出现在发病初期。同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体温通常在38°C至39°C之间,部分病例中会伴随全身疲倦或食欲下降。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如发现血便、高热持续不退或孩子明显精神萎靡,应立刻就医。
2、病因解析
急性肠炎的常见原因包括:
感染性因素:病毒(如轮状病毒)、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寄生虫感染较为常见,多因食物或水源被污染导致。
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进食腐坏食品或肠胃受凉可能引发胃肠道功能失调。
免疫力较弱:儿童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更容易因外界病原体侵袭导致肠道炎症。
3、处理措施
补液防脱水: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进行纠正,严重脱水需立即送医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口渴加重、尿量减少或哭泣无泪等脱水迹象。
饮食调整:建议暂时避免乳制品、油腻或高纤维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用于细菌感染)、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或益生菌(如乳酸菌素片)调节肠道菌群。切勿盲目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4、预防建议
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保证饮水卫生是预防小儿急性肠炎的重要措施。另外,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性肠炎的风险。
若小孩子急性肠炎有明显症状且无改善,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专业治疗,避免引发严重后果。家长日常应注意预防措施,为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