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巴往鼠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带病毒的气溶胶传播,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接种疫苗、避免与野生啮齿动物接触是预防的关键。
1、阿根廷出血热的原因
阿根廷出血热是由南美洲汉坦病毒属病毒引起,尤其是在阿根廷境内,由携带病毒的巴往鼠Calomysmusculinus传播。它通过鼠类的尿液、粪便、唾液污染环境,进而通过空气气溶胶的方式感染人群。直接接触破损皮肤或被污染的食物、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病毒易在气候湿润、谷物储存量大的地区流行,因此农民、野外作业人员等高暴露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2、阿根廷出血热的症状与危害
感染者早期会表现为突然发热、乏力、头痛、肌肉疼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可能发展为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呕吐伴血及严重的循环系统问题,比如低血压和休克等。一旦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约为15%至30%。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疾病无特异性症状,容易被误诊或延误病情。
3、阿根廷出血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及对症处理,因为目前没有针对该病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以下是具体形式:
补液与血液管理:对于出现休克或严重出血的患者,需及时通过静脉注射补液或输血以维持生命体征。
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在部分病例中可能有效,但具体疗效需医生评估。
疫苗接种:阿根廷当地的Candid#1疫苗可有效预防该出血热,建议高危人群接种。
预防策略包括避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分泌物,保持生活环境卫生,使用鼠类套捕工具或驱鼠剂。尤其是在乡村或农业地区,应密闭储粮,避免啮齿动物进入。
阿根廷出血热是一种需高度重视的疾病。如果身处疫区或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应尽快就医并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保持卫生习惯,预防为主,可显著降低该病的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