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疾病科普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永久起搏器术后卧位与卧床时间

心血管内科编辑
0次浏览

永久起搏器术后一般建议术后6小时内保持平卧位,并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调整卧床时间,通常48小时内可适当下床活动。在具体护理时,应与医生详细沟通,遵循个体化康复计划,避免过早活动对手术部位造成影响。

1、术后卧位的要求

术后6小时至12小时内,患者通常建议保持平卧位,部分情况可根据医生指示采取头低但略为抬高上半身的半卧位,以防止术后早期出血风险。平卧期间,应尽量限制患侧上肢活动,避免牵拉到新放置的导管和电极线。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为身体提供充分静养空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2、卧床时间与活动安排

术后48小时内,建议患者保留大部分时间在床上休息,可小范围调整体位以避免压疮。针对术后第2天或第3天情况良好的患者,可逐步坐起或站立活动,但初期应避免剧烈或长时间行走动作,以免引发手术部位局部肿胀或牵扯电极。同时,需严格避免患侧上肢向上过度提拉或负重,通常术后4至8周内应特别注意此要点,以确保导线的牢固固定。

3、注意事项与防护措施

手术完成后,需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如有红肿、渗出或疼痛加重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平卧位期间应注意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单一部位,长时间卧床患者还应关注下肢血栓风险,通过适当活动足部或穿戴弹力袜进行防护。一段时间后可以协商医生建议是否配置合理的牵引护肩带,用于术后伤口支撑。

术后良好的卧位调整与休息时间安排,是永久起搏器植入后成功康复的重要保障。患者应遵循按医嘱行动,避免自行缩短卧床时间或突破动作限制。怀疑并发症时,需尽早复诊,以确保恢复顺利进行。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