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预防心力衰竭

发布时间:2020-07-2858385次浏览

想预防心力衰竭,首先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其次要注意定期体检,发现异常时尽早治疗;另外要注意做好日常护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等消除诱因,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出现心力衰竭时,常会有呼吸困难、水肿、浑身无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肺水肿、肺栓塞肾衰竭多种并发症,有很高的致死风险。所以在平时做好预防措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特别重要,那么,怎么预防心力衰竭呢?
  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都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有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所以想要预防心力衰竭,首先要积极防治基础疾病。比如患有高血压后,严格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稳定血压;出现心梗时应用药物或心脏支架手术控制病情等,就可以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二、定期体检
  平时要注意定期体检,定期去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尽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诱发心力衰竭。
  三、注意日常护理
  1、避免过度劳累
  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所以想要预防心力衰竭的出现,可适度运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
  2、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过于激动,长时间处在焦虑、抑郁、大喜大悲的状态中,会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加重心脏负担,有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所以想要预防心力衰竭,要注意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心情不好时不妨与朋友聊聊天,外出逛逛街,或者去美丽的风景欣赏风景,舒缓心情。保持心情舒畅等,也有利于心衰竭的预防。
  3、合理饮食
  想预防心力衰竭,要注意饮食调整,做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比如油条、咸菜、腌肉、咸鱼等都是需要忌口的,可以多吃新鲜的果蔬,为身体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相关推荐

正常的心跳次数一般是多少
临床认为正常人的心跳次数在60-100次/分之间,低于60次/分叫做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叫做心动过速,一般过高过低都认为对健康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假如低于60/分,它的原因可以见于几种情况,比如先天遗传性的,有些人家族性的先天都不到60次/分。还有的是运动员心脏或者是重体力劳动的患者,休息的时候心率也可能不到60次/分。还有一些情况是药物性的,比如病人长期吃影响心跳,减慢心率的药物,比如倍他乐克、硫氮卓酮,这些减慢心率的药物要是不是太慢,一般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就是心跳过快的问题,心跳过快的原因也有很多。第一,也是和遗传相关的。第二,在剧烈活动的时候,紧张、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可以引起心跳过速。第三,病理性的,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像是有明确病因的最好还是进行药物治疗。明确病因之后,在进行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使心跳保持在正常的跳动频率。对于剧烈的运动、心情过度紧张而引起的心跳过快,一般不用进行治疗,患者只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往往心跳是很快能够缓解的。如果心跳过慢,要看患者的身体素质,一般有些家族遗传,运动员心脏50-60次/分也是可以的。心跳过慢的没有症状的可以观察,假如心跳过慢引起一些症状,可以用一些中药或者西药增加心率的药物,比如氨茶碱、中医的心宝丸都能够增加心跳次数。假如特别慢,到一定程度引起严重的症状,西医最好是安装起搏器来进行治疗。不论是心跳过快还是过慢,患者平时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熬夜,同时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加体质,能够使心率、血压控制在更合适的范围。
语音时长 02:52

2021-11-05

59028次收听

02:10
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右心衰竭患者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胃肠道症状等。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比较明显症象,出现皮下水肿或肝肿大早,可见舌下、手臂等浅表静脉异常充盈,压迫充血肿大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胃肠道症状像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还有下肢水肿,凹陷性水肿最先出现,心脏体征主要是原有心脏病表现,由于右心衰竭常继发于左心衰竭,因而左右心均可增大,右心室扩大可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听诊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由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症状和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可因右心衰竭出现减轻,还会出现紫绀。
心力衰竭有什么症状
心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损伤,造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的泵血或者是心室的充盈能力的低下。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乏力或者水肿。其中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引起的症状有呼吸困难、乏力,这些症状可以在休息或者是运动的时候出现,运动耐量越低,说明心脏功能越差。还有就是体液储留引起的症状,也就是心衰患者腹部或者是腿部出现的水肿,这与体循环的淤血是有关系的。其他的一些症状主要是一些心率失常引起的症状,比如胸闷、憋气、心慌、心悸等等。
语音时长 01:16

2021-01-15

97610次收听

心力衰竭能手术吗
大多数心力衰竭不能手术,少数心脏畸形可在病情较轻时手术矫正治愈心衰;出现顽固性心衰,可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恢复心脏功能。患心力衰竭时最好不要做其他手术,致死风险太高;如是轻度心衰做其他手术时,要做好急救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心力衰竭有哪些后遗症
心力衰竭常见的后遗症是引发呼吸系统感染,出现肺部炎症。若长期卧床,还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还会引起其他脏器损害。
心力衰竭能自愈吗
心衰不能自愈。心衰的治疗只能是延缓心衰进展,减少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常用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
心力衰竭会复发吗
心力衰竭会复发。心力衰竭是病情不断变化发展,就会导致疾病复发。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病情进一步加重会有致死风险。
什么叫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损伤,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包炎等等,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能满足人体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有一个分级标准,目前采取的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制定心脏功能分级: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心衰的症状。Ⅱ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也就是说在休息或平时的日常生活并不会出现心衰的症状,但是活动量稍大,比如走路过快或上楼梯等,即可出现心衰的症状。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即便是日常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的症状。Ⅳ级:患有心脏病而且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18

2020-03-31

57341次收听

心力衰竭治疗
心力衰竭治疗主要是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是日常生活方面,病人要注意控制水摄入,注意保持适当活动量但不能太累,要尽量避免感染,避免感冒等等。在药物治疗方面,有很多关于心衰药物,比如常用利尿剂,对于有明显水肿或呼吸困难病人,利尿剂可把身体多余水排出去。还有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心力衰竭治疗最重要是要改善病人愈后,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有螺内酯这种RASS抑制剂。心衰除了这些药物和日常生活治疗之外,一些严重病人还可能会使用到一些器械治疗,比如起搏治疗改善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使病人心脏功能更好。在治疗基础上还应该治疗心衰病因,如果这个病因能够改善,比如心肌缺血,比如甲亢,在积极治疗这些病因之后,病人心功能也可以有明显改善。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24

56695次收听

洋地黄注意事项
使用洋地黄类的药物之前要先仔细的询问病史,确保两周内没有用该类药物,如果说有肾功能不全的情况或者是老年人,用药量一定要减少,同时还需要禁用钙剂。如果说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在用药之前需要先进行纠正,同时还需要监测心率和心电图。
02:05
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症状主要分为左心衰症状和右心衰症状。病人出现左心衰表现为逐渐加重呼吸困难。最早期呼吸困难和活动相关,随着病情加重呼吸困难表现也会越重,病人活动耐量也减少,但休息后症状可减轻。后期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也就是病人晚上睡觉突然觉得憋气,需要坐起来喘一会儿后才能缓解。这些都是左心衰典型表现,病人还可出现全身乏力,头晕感觉。右心衰病人主要是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有水肿症状,主要是脚肿,还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02:11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治疗主要包括:第一,日常生活方面注意。病人要注意控制水的摄入,注意保持适当活动量,注意避免感染,预防感冒等;第二,药物治疗。对于有明显水肿或呼吸困难病人,常用利尿剂可把身体多余水排出去。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等等RASS抑制剂可改善病人愈后。第三,器械治疗,如安装起搏器改善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在这些治疗基础上应该针对心衰病因治疗,如甲亢在积极治疗之后,病人心功能也可有明显改善。
心力衰竭能治好吗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损伤,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分身性心脏瓣膜病、心包炎等等,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脏造血功能减退,不能满足人体组织器官血液供应,并影响其功能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脏衰竭治疗措施有很多,包括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同时对于能引起心衰疾病和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比如积极平稳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衰治疗效果不仅跟所选用治疗措施有关,也跟心衰程度能引起心衰疾病有关。心衰程度越严重,治疗就越困难,不管是哪一级心衰或者心功能不全,治愈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积极治疗,改善症状,延长心衰患者生存期。虽然心衰治疗措施不断改进,治疗心衰药物也不断更新,但是心衰死亡率依然很高,心衰患者一年总死亡率在20%到40%左右,住院期间病死率约为5%到8%,20%心衰患者在六个月内会再次入院治疗,相对来说,一级和二级心衰患者五年生存率比较高。当时对于三级和四级心衰患者死亡率就很高,五年存活率只有40%到50%,甚至更低。当然,既然有心衰,不管是哪一级,都有可能出现突发症状加重,而引起猝死。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18

55350次收听

01:55
心衰怎么检查
心衰患者需要进行以下几项检查:第一,心脏彩超检查,是患有心衰的病人,最常会进行的一项检查。因为通过心脏彩超,能够评价患者的心功能,比如射血分数。一般情况下,射血分数是指心脏储存血液和泵出血液的效率。如果这个效率太低,也就是射血分数过低,患者就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就可以产生心力衰竭的病理表现。同时,心脏彩超,也可以提示机体有无心力衰竭的原因,比如心脏有无出现扩大的情况,有无发生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第二,心衰患者需要进行抽血化验。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通过血液方面的化验,来评价BNP以及血清电解质等情况。以上针对心衰的抽血化验,以及心脏彩超检查,是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来说,最基础,也是最必须要进行的检查。
02:25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西医替代疗法,比如心脏移植和主动脉球囊反搏。主动脉球囊反搏是通过仪器和机器来替代心脏的一种方法。第二,通过西药的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控制急性心衰症状的药物,一般是静脉药物,比如洋地黄、利尿剂等,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另一类是急性心衰稳定后,进入慢性阶段所需要的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螺内酯、倍他洛克、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短期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长期缓解症状的效果,会比较好。第三,中药疗法。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同时,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采用长期服用中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地提高心衰病人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