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肝治愈的新概念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5-1655720次浏览

许多疾病在医学是上不可能或者是很难完全治愈的,乙型肝炎就是这样一种疾病。因此,医学上就出现了一个词:临床治愈(Clinical cure)。在上个世纪,还没有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时候,对于因乙型肝炎而住院的患者,只要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在出院的病历万搏平台,上我们医生就会在“临床治愈”的选项上打个“√”。这例病人就算“临床治愈”了,不管他体内的病毒是否消失。

现在,随着干扰素及核苷(酸)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乙肝病毒终于可以在药物的抑制下无法猖狂复制,甚至还可能从血液中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定义乙型肝炎的治愈呢?

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定义: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是指“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正常、肝组织学病变轻微或无病变。”这种临床治愈比上个世纪的临床治愈更进了一步,不仅要求肝功能恢复正常,而且还要求持续的HBV DNA检测不到。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专家提出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的一些新概念:完全治愈、功能性治愈和部分治愈。

①完全治愈(Complete sterilizing cure或Absolute cure):是指患者在治疗后HBsAg检测不到,HBV DNA清除,包括cccDNA及整合DNA的清除。

但是,就目前现有治疗手段而言,HBV感染完全治愈尚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有研究显示,HBsAg消失10年后,约14%的患者肝脏中仍可检测出cccDNA。因此,可以解释一些HBsAg阴性、抗HBs阴性或阳性、抗HBc阳性的者(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发生的乙型肝炎再激活现象。

 ②功能性治愈(Functional cure):是指有限疗程停药后HBsAg消失,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血清中HBVDNA检测不到。

这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功能性治愈和我国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定义的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是一致的。研究显示,经干扰素类药物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获得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的乙肝患者停药后疾病复发的风险低,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显著降低。而且,HBs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发生早的患者预后更好。

尽管目前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这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功能性治愈”的比例都没有超过10%,但近几年各国指南都把这种“功能性治愈”作为一种最满意的乙型肝炎治疗目标。经过医生和病人的共同努力,确有一些病人达到了这一目标。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努力研制的一些新药,也是希望帮助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达到这一目标的。

③部分治愈(Partial cure):是指停药后血清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但血清HBsAg仍可检出。

这种“部分治愈”就是属于那些经过治疗后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和持续HBV DNA检测不到几年以上,但HBsAg没有被清除,停药后没有复发的那些患者。这也是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关推荐

小孩没有乙肝抗体怎么治疗
小孩没有乙肝抗体,对乙肝病毒就没有免疫力。一旦有暴露的机会,就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如果小孩没有抗体,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去补种乙肝疫苗。国家从92年开始,已经把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围之内,也就是每个出生的新生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进行了0、1、6免疫程序的预防接种。所以基本上每个宝宝都接种了乙肝疫苗,但是有极少数的小孩接种了以后没有产生抗体,大概90%以上的孩子都能够产生抗体。所以在给小孩接种了疫苗最后一针以后,过一个月一定要查一下宝宝有没有产生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就临时进行补种。
语音时长 01:12

2021-07-09

76719次收听

什么是肝功两对半
肝功两对半实际上就是乙肝病毒的两对半,也可以称为乙肝五项,是乙肝病毒感染以后,通过抽血化验的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和E抗体,还有核心抗体,所以称为乙肝两对半。通过化验乙肝两对半,可以了解病人是否有乙肝病毒的感染,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目前病毒是否复制活跃。如果是E抗原阳性大三阳,说明不仅有乙肝病毒的感染,而且病毒复制还比较活跃。也可以了解到病人是不是既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目前病毒已经清除了。另外,还可以了解病人是不是对乙肝有免疫力了,如果表面抗体是阳性的,说明对乙肝有免疫力,一旦有暴露的机会,也感染不了乙肝病毒。
语音时长 01:14

2021-07-09

80912次收听

01:46
接种乙肝疫苗终身免疫吗
不是终生免疫。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表面抗体,对乙肝病毒就有免疫力、抵抗力,每个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以后,产生的抗体数量不一样,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产生的抗体数值很高,有的人产生的抗体数值不高,还有大概8-10%的人不产生抗体。所以接种疫苗以后,一定要检测抗体的滴度,抗体的滴度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如果抗体下降到10U/ml以下,就没有保护作用了,所以建议间隔几年要复查抗体的数值水平。乙肝抗体的数量不是终生不变的,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
01:48
怀孕期间可以打乙肝疫苗吗
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表面抗体,保护性抗体可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如果表面抗体阴性的人最好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在妊娠期间,不太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因为乙肝疫苗必定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最好还是提倡在怀孕之前就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这样在整个妊娠期间就比较放心了。即便是有意外暴露的机会,也不会使孕妇感染乙肝病毒,这样在整个妊娠期间就比较安全,不用担心感染乙肝病毒。所以,建议育龄期妇女,最好在怀孕之前接种乙肝疫苗,一旦发现已经怀孕了就暂时不要再接种了。
02:11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一般是提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病毒持续活跃或者是持续存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属于乙肝人群。另一种是感染过乙肝,自愈或者治愈,这种情况下,其实和乙肝可以划清界限。但是也要查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核心抗体阳性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病毒,说明还是乙肝的持续状态。若核心抗体是阳性,但是检测不到病毒,可以认为感染乙肝后自愈或治愈。这时建议打乙肝疫苗,激发产生表面抗体,达到乙肝治愈的目标。
03:04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什么意思
要想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体,首先要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意义。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它有三大系统,包括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系统,e抗原和e抗体系统,还有核心抗原抗体系统。一般情况我们是查的是个两对半,除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以外,核心抗原我们一般都不查。所以核心抗原只说一个核心抗体,这样的话造成一个两对半,所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说明病人是有乙肝的感染。
乙肝核心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HBc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是有乙肝患者传染性的标志。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不表示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只是说明存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仅反映出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
03:22
乙肝大三阳能要孩子吗
乙肝大三阳能否要孩子,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的男性,会建议其配偶进行相应的化验,如果查出来有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可以不用做任何干预,正常去怀孕生子都没有问题。如果查出来乙肝五项都阴性,建议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出现了保护性抗体后,再进行怀孕生子。如果男性感染者查出来有乙肝病毒活动,建议他尽早进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肝功能稳定了,病毒水平下降了,再进行怀孕或者生子。对于女性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是一个携带状态,在怀孕的后期三个月,进行预防性药物应用,在孕期及孕后的42天进行服药,以避免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宝宝。
得了乙肝有什么症状
得了急性乙肝会感觉到非常的疲劳、食欲不好、恶心,发现小便的颜色变得像浓茶色一样,眼睛发黄、皮肤发黄,甚至会发烧。慢性乙肝可能没有症状,也可能出现胃部不适、容易疲劳、食欲下降、尿黄、眼黄。乙型肝炎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得了急性乙肝是急性的过程,去做检查发现肝功能有明显的升高,乙肝5项有表面抗原,抗原阳性,DNA阳性,最主要的是测乙肝的核心抗体的IgM强阳性,就能诊断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是在体检时发现,多数的情况是有轻度的胃部不适、易疲劳,偶尔会出现食欲下降。也有慢性乙肝,在病情加重时,会出现尿黄、眼黄症状。症状出现的比较缓慢,不像急性乙肝那么突然。慢性乙肝发病的过程中不会发烧,急性乙肝在病初有可能发烧的。得了乙型肝炎首先要确诊,确诊乙肝病毒的定量,急性乙肝是阳性的,IgM是阳性,慢性乙肝IgM乙肝核心抗体,IgM可能是阴性的。
语音时长 02:18

2020-02-28

58718次收听

乙肝共用碗筷会传染吗
和患有乙肝的病人吃饭是不会有乙肝病毒传播的,但同餐的乙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呈高水平复制期,同时出现了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情况,通过唾液污染公用的餐具导致乙肝传播的风险就会增加。发生的事情是不可预知的。乙肝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传播,正常情况下和乙肝病人吃饭传染乙肝的风险较低。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流行是无季节性的,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途径,包括生产时的垂直传播和生活中密切接触的水平传播,有百分之40到百分之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乙肝患者血液、精液、唾液及乳汁中存在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在唾液的含量很低。身边密切接触患有乙肝时,检查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判断有无乙肝病毒抗体,抗体阴性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在共同用餐时要注意餐具及其他个人用品要分开单用。乙肝病人一起吃饭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但保险起见要接种乙肝疫苗来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语音时长 02:11

2020-02-13

57643次收听

急性乙肝好发于哪部分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母婴传播是慢性HBV感染母亲怀孕过程中,在围产期、分娩过程中HBV感染新生儿,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多数慢性化,成为慢性肝炎。成年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多数通过破损皮肤粘膜接触慢性HBV感染者血液,比如刺青、纹眉、穿耳洞等。夫妻或性伴侣之间也会造成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90%以上的成年人可以把乙肝病毒清除掉,只有不到10%的会转化成慢乙肝。对于90%能清除乙肝病毒的成年人来说,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隐匿发病,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急性肝炎症状,少数甚至会很严重,可能会出现黄疸,但这种情况治疗预后还可以。
语音时长 01:29

2020-02-10

49047次收听

检查乙肝需要空腹吗
检查乙肝需要空腹,虽然检查乙肝首先需要测定体内是否含有相关乙型病毒抗体,即进行乙肝五项检查与空腹毫无关系,但是若是想要达到治愈的目的,则需要进行全面的乙肝检查。常见的检查措施还包括肝功能以及腹部B超检查,若是人体中储存有食物,也会影响乙肝检查结果,对于其乙肝病情的发展也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法
肝脏疾病一旦出现,患者则需要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原则。患者需要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保持心情的愉悦,并且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肝脏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才能够更好地修复肝脏功能,避免疾病恶化。
乙肝病毒常会出现哪些变异
别看乙肝病毒的直径才42纳米大小(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却包含着“五脏六腑”,划分出好几个“区”(部位):前S/S区、前C/C区、P区和X区,真是“病毒虽小,五脏俱全”呀!乙肝病毒的“五脏六腑”都有可能发生变异。它们变异的目的一是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二是发生耐药,对抗药物的抑制作用。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后怎么办
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时,有可能被病人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刺伤,也有可能被手术刀割伤。这种在工作中皮肤破损意外接触到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在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乙肝病毒的“意外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