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注意疾病的来袭~血糖异常
发布时间:2018-06-2551193次浏览
1、糖尿病不只是胰岛素不足而已,而是肾脏、肝脏、心脏都不是很健康的情形下所形成的,因此不易医治。而且易造成其他病变如:肾脏衰竭、中风、失明、截肢…;2、糖尿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明显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一少(体重减少)。
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下列几项症状:
1、视力异常:因糖尿会引起眼睛末梢微血管阻碍,造成眼睛易疲劳、视力模糊、细小字看不清,严重者会导致失明。
2、易疲劳:因体内血糖无法进入细胞,导致全身无力。
3、皮肤抵抗力差:体质通常呈现酸化,末梢血管易堵塞,伤口不易愈合、易化脓、也易引起牙周病、香港脚。
4、神经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得不到滋养,因此阻塞循环不良,指尖出现麻痛,重者甚至失去感觉。
5、伤口不易愈合:糖尿末期,因末梢血管坏死,伤口发黑、溃烂不易愈合,有时甚至需截肢以延续生命
可怕的并发症:
1、酮酸中毒、乳酸中毒、低血糖而引起休克、昏迷。
2、心血管病变: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肌梗塞、下肢皮肤变黑坏死。
3、肾脏病变、眼睛病变、神经病变及各种感染。
相关推荐
突然心慌手发抖是什么原因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4D/A1/o4YBAGGEooOAO_SRAAFw_kXjU8o295.jpg)
心慌、手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而且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原因。生理性的心慌、手抖是比较好调理的,主要的原因有饥饿、低血糖、兴奋、激动等等,要注意纠正这些诱因,不暴饮暴食、注意锻炼身体、休息早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这种突然的心慌、手抖就会消失或者说不常发生。而病理性的突然的心慌、手抖原因就很多了,主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第一、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当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时候,患者就会出现低血糖,低血糖的主要症状就是饥饿、心慌、手抖、出冷汗,所以及时补充糖分或主食之后,症状就能缓解。第二、是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反流食道炎,这些疾病发作的时候,都会让患者感觉心慌、手抖。第三类是甲状腺疾病。甲亢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高代谢症候群主要的症状就是心慌、手抖。第四、是其他疾病,比如严重的,或者是急性的左心衰、突然的发烧、持续的贫血,都可以在某些点、某些时刻,让患者突然出现心慌、手抖的症状。
手掌感觉有针刺感多见于什么情况
血糖未控制好能否怀孕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控制的疾病,许多患者被糖尿病长期控制血糖的做法弄得烦恼不已。在这些人群里面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是儿童、孕妇这类患者,尤其是关乎适龄女性,糖尿病血糖还没控制好,能不能怀孕呢?
糖尿病餐后血糖正常值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2/18/o4YBAF4UKRKAfcCqAAMcARDPIlw78.jpeg)
正常人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在七点八以下,餐后一小时血糖应该在十点三以下。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也是按这个要求来达标。孕期的糖尿病患者是不一样的要求,餐后一小时应该在七点八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该在六点七以下,因为怀孕期间对血糖要求更加严格,这样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当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否达标,也需要查糖化血红蛋白,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三个月血糖水平,要根据患者有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年龄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如果患者年轻没有并发症,就应该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六点五以下。如果老年有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就要控制在7一下,或者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放宽标准。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要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D2/o4YBAF3KZ-KAZ-bKAALCiD7fkP882.jpeg)
胰岛素过高怎么办
胰岛素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缓解胰岛素过高的发生。胰岛素是降低血糖唯一的激素。胰岛素水平过高是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表现,如果在此阶段进行及时的干预,对预防糖尿病是非常关键的。胰岛素水平过高,是体内一种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会导致胰岛功能下降,引起二型糖尿病临床的发生。一些药物也有类似的一些作用,如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都常用于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0/66/oYYBAF3KZ-OAS9U4AALL7kFKQ0M05.jpeg)
糖尿病的自我疗法
糖尿病的治疗实际上是涉及患者医生综合的治疗,患者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对于糖尿病的自我疗法,首先强调控制热量,在保证营养充分的基础之上,按照每天的运动量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提倡饮食品种的多样性,同时保证这种粗细搭配,适合长期的饮食的治疗。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的方式,一般每周可以15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另外血糖的监测以及规律的就诊和医生的良好配合,也是自我治疗的重要方面。
糖尿病的危害及预防
糖尿病的得病因素有很多,但大多数是由于人自身原因。因此糖尿病预防是最关键的,在饮食方面、运动方面、精神方面等都要重视起来。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方面也要了解,这样在有什么异常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以便于观察。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4/0A/oYYBAF0ivU6Ab7WFAARd9lYhmmk61.jpeg)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饮食疗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吃多少,要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能暴饮暴食,土豆、红薯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还有粥类要进入主食量中。第二、饮食的种类,饮食要多样化,要均衡营养,例如主食尽量多吃一些粗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水果最好吃一些含糖比较低的水果。蔬菜可以多吃。另外肉类少吃一些肥肉。第三、什么时间吃,晚餐不要吃的太晚,也不要吃得过饱。建议在两餐之间吃水果和酸奶等。第四、怎么吃,也就是烹饪方法,建议患者是少油少盐。
酮症酸中毒有哪些表现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73/5F/ooYBAFz3fVqAX26kAAFctQyvkd468.jpeg)
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血糖,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合成身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胰岛素是人体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根据人体血糖高低,身体就会分泌相应的胰岛素,比如人体血糖高,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血糖低,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1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基本上已经丧失,必须要用胰岛素来降血糖,身体中能够降血糖的只有胰岛素一种,所以要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人在病程的后期,胰岛功能变差,也需要用胰岛素。
甘油三酯高的原因有哪些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04/08/ooYBAF62Ev2ATT9KAAOWemJpmJU475.jpg)
甘油三酯高分为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常见原因有家族遗传、药物的使用、代谢性疾病、肾功能障碍、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一般和家族遗传有关系。如果家族有遗传,可能会使后代都是高甘油三酯,或者合并其他的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和很多有关系,包括药物的使用、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首先是药物的影响,升高血压的药物和抗抑郁的药物,会造成高甘油三酯血症。甲状腺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甘油三酯会升高。肾脏疾病,或者合并有肾脏疾病,患者的甘油三酯也会升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大量摄入饱式脂肪酸、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导致肥胖,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基因有关系。某些个体的基因,容易使患者稍微吃一点东西,就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因此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原因非常复杂,和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有很大联系。
![](https://file.bohe.cn/fhfile1/M00/6A/99/o4YBAFut_UKAZ-kxAAKbCU9wDMk449.png)
如何确诊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就可以了,第一、空腹血糖7.0;第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但是满足标准并不意味着不是糖尿病,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临床上单纯的空腹检查会漏掉75%的糖尿病人,所以要结合餐后血糖共同检测。
有些病是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基因学说。天生基因好的人,即使生活习惯稍微差些,可能对他的健康乃至寿命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家族性基因不良的人,有时候即使再注意养生,也难保不得病甚至是要命的疾病,这是没办法的,还不能和别人比。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
糖尿病防治知识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重症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初步探讨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期间收治的Fontaine分级Ⅰ-Ⅳ级糖尿病患者150例(176条患肢),采用以介入治疗为主治疗。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踝/肱指数、治疗血管再狭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