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预防h7n9禽流感方法

发布时间:2018-09-2058586次浏览

由于禽流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所以多数人对禽流感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要知道禽流感的病毒传染性非常强,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正确的方式才行,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预防h7n9禽流感的方法都有哪些?

春季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一旦得了禽流感,致死率是比较高的。所以,了解预防禽流感的相关措施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易感人群,比如老人、儿童、孕妇等,更应该了解预防禽流感的相关措施。那么,预防禽流感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预防禽流感的四大措施。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

1、勤洗手

想要预防禽流感,就要勤洗手,因为很多病菌都是通过手来传播的,尤其是经常需要接触禽类动物的人,一定要将双手洗干净,并做好消毒工作。此外,还应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室内通风

室内经常通风,也是预防禽流感的一大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每天都开窗通风,而且每次的通风时间不少于十分钟。也可以用抽气扇来通风。在进行室内通风前,最好将室内打扫干净,尤其是室内的地毯、天花板、家具、墙壁等处,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清理完后可以适当的通风,从而让整个室内的空气变得更加好。

3、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想要预防禽流感的话,建议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像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因为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患上禽流感,如果去这种地方的话,会增加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4、注意饮食

在禽流感的高发季节,要注意禽类食物的烹调方法,无论事禽肉还是禽蛋,都要彻底的煮熟。而且在煮蛋类的时候一定要将蛋类清洗干净。此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预防禽流感的相关措施是比较多的,上面为大家介绍的这四种措施是比较常见的,也比较实用。除了上面这四种措施以外,还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禽流感。

相关推荐

禽流感的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禽流感患者的潜伏期,一般是七天以内,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长达十天,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禽类,或者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一般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或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病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者接触了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而获得感染。当易感人群感染了禽流感病毒以后,一般可以在七天之内不出现症状,随后出现症状,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重症肺炎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19

2021-12-30

65995次收听

禽流感有无潜伏期
禽流感有潜伏期是一般病毒感染以后,需要在体内复制,然后不断的感染新的细胞的过程。潜伏期一般是1~7天,但是最多不超过10天。所以在判断患者是否感染禽流感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标准就是采用潜伏期就是10天。10天以内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或者有没有去过禽类的市场,来判断患者是否具备流行病学史。如果患者具备这样的流行病学史,又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这些呼吸道的症状,然后这样就需要进行核酸的检测。核酸检测阳性,就可以诊断禽流感。所以对于潜伏期,对于在诊断患者,诊断禽流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语音时长 01:07

2021-12-30

62941次收听

02:10
禽流感是什么病毒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除了感染禽类以外,还可以引起人类、猪、马、羊、海洋哺乳动物等的感染。根据这个流感病毒的外膜的的抗原性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H可以分为1~18亚型,N可以分为1~11亚型,常见的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亚型、H5N6亚型、H7N9亚型,H7N7亚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导致人类以及禽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对人类的危害是很大的,引起的重症病例是多见的,死亡率也很高。
02:18
禽流感严重吗
禽流感严重与否,要根据不同患者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高龄患者,尤其合并症较多,免疫情况较差的人群,如感染禽流感,可能进展到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禽流感还是非常严重。对于绝大多数人群来说,感染禽流感可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等表现,若及时就诊,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预后比较好,而且没有明显后遗症。要注意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接触活禽,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才能将疾病风险降到最小。
02:17
禽流感可以吃猪肉吗
感染禽流感以后,对于轻症患者,会以高热、咳嗽、咳痰、头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会出现胃肠道表现,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对于禽流感的饮食,推荐多吃好消化、富含维生素的碳水化合物,适当摄入蛋白质,对于高脂肪饮食并不推荐。猪肉如果是瘦肉,可以考虑适当补充,而肥肉并不推荐,因为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实际已经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猪肉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可以暂时不吃猪肉。因此,对于禽流感的饮食问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具体分析。
02:03
禽流感的易感染人群
由于禽流感病毒本质上是在禽类之间传播的一种甲型流感病毒,甲流病毒容易发生病毒基因变异,所以人群普遍易感。如果患者曾经感染过一种禽流感病毒亚型后,可以对这种亚型产生一定抗体,可对其他亚型产生交叉免疫。但是交叉免疫并不会存在终身,抗体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不同亚型之间不能产生完全的保护力。所以感染一种病毒,可能短期内有针对一种病毒亚型的抗体,但是对其他病毒亚型,抗体保护作用并不是很确定,所以对于禽流感,人群普遍易感。
02:01
禽流感的危害是什么
感染禽流感以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也可能有部分患者逐渐进展到重型。所以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禽流感的危害还是比较大。患者有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病毒性肺炎,也可能出现脓毒性休克、呼吸衰竭,甚至引起死亡等。所以在禽流感流行的季节,如果有流感,有禽类接触史,或者是禽类分泌物、排泄物接触史,又出现发热、头痛等表现,就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禽流感高烧自己会退吗
禽流感引起的高烧,自行缓解的可能性不会很大。禽流感的患者在出现高烧的病情发作时,由于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病情发作,所以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发热的病情大多不会自行缓解,需要患者及时使用奥司他韦,莲花清瘟胶囊,金刚烷胺等药物来进行抗病毒治疗,还要针对高热的病情使用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退热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退热栓或者退热贴等药物治疗,联合物理降温,可以使高热的病情得到尽快的缓解。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根据身体状况适当的进行活动,饮食上增加营养,促进病情,尽快缓解。
语音时长 01:18

2020-12-23

88753次收听

流行性感冒与禽流感的区别
流行性感冒与禽流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流行性感冒是由甲、乙、丙等三种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和H3N2发病率比较高,这种疾病多发于冬季和春季,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地区多见。而禽流感病毒中主要致病的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H7N9亚型。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在病变的早期症状比较相似,都可能会出现有发热,寒战,头痛,咳嗽,咳痰,打喷嚏,流鼻涕,咽喉肿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表现。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比较短,大多是在2~3天左右,一般会在1~2周左右自愈。而禽流感的患者大多病情发展比较迅速,患者可能会快速出现危重的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34

2020-12-23

100453次收听

禽流感的症状是什么
禽流感是一种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当患上禽流感之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头疼、流鼻涕、咽喉疼痛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咳嗽的症状。对于一些重症患者,他们会出现发高烧、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昏迷等症状。
什么是禽流感
最近经常能在新闻和报纸上看到关于禽流感的相关事件,它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性疾病,以前在民间称之为鸡瘟。该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并且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也可以感染人类。
禽流感病毒能治好吗
禽流感病毒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患者可以用退热药及时退热,退热后,再用有效的抗菌药来防止细菌的双重感染,另外还必须注意身体特殊保暖,按这样治疗方法,最及时有效的情况下两天就可以痊愈。所以说明,如果感了禽流感病毒,只要通过及时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
禽流感潜伏期症状表现
禽流感潜伏期症状表现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症状表现,才能防患于未然,防止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禽流感潜伏期症状表现主要有:潜伏期一般是在1到3天,通常是在7天以内;会出现高热,全身不适,恶心,腹泻等,我们要警惕这些症状的发生。
禽流感潜伏期有多久
禽流感的发生,对我们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严重的会危及生命,通常禽流感潜伏期是1到3天,最长7天,在此期间发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把禽流感病毒控制在潜伏期之间。
如何预防禽流感
所有传染病预防,基本上都是强调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禽流感现在只有禽类是传染源,人和人之间还不能够传播,所以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控制禽类,也就是要做好禽类之间的流感监测,如果发现了要及时控制。很多大城市都取缔了活禽市场,取缔了活禽的交易,也强调养殖规模,要规模养殖、冷链加工,不要在大城市或者人口密集的地区养殖、屠杀、贩卖,这样是控制传染源的最好办法。从传播途径来讲,这是一种呼吸道传播,主要是通过和禽类的密切接触,或者是去活禽交易市场而感染,要想预防禽流感,就要避免去这些地方;如果一定要去,要戴好口罩;对于贩卖、加工、运输禽类的高危人群,也强调要戴口罩,要环境通风,降低环境中的空气中的病毒。易感人群主要是一些经常接触的人,目前还没有疫苗,只能从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来做好宣传工作。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14

56214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