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8-10-1660325次浏览

麻黄,中药名。为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为草本状灌木,采用部位为草质茎,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麻黄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麻黄.jpg

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相关推荐

02:02
肝肾阴虚吃什么中成药
肝肾阴虚可以服用坤宝丸等中成药,对调理肝肾阴虚的症状有不错的效果。坤宝丸由枸杞子、地黄、酸枣仁、珍珠母、石斛、麦冬、南沙参、当归等23味中药材配伍组成。方中的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地黄甘重于苦,质润甘滋,苦寒清泄。入心、肝经,清热凉血而除烦止血;入肾经,滋阴生津。全方配伍具有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的作用,对缓解潮热多汗、失眠健忘、心烦易怒等肝肾阴虚症状,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
中医纳差的辨症分型有什么
中医纳差有饮食停滞、身体或脾胃虚弱、肝火犯胃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分型。饮食停滞和身体、脾胃虚弱都可以引起纳差,饮食停滞多见于小儿,如吃得太多,吃多了就停食了,就容易导致纳差,不想吃饭,但是更常见的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手术以后伤了脾胃也可以引起纳差。还有肝火犯胃也可引起纳差,比如特别着急上火时就没有食欲,高兴时食欲就比较旺盛,中医认为叫肝火犯胃引起的纳差。这几型纳差服用中药效果还是不错的,都可以改善纳差的症状,常用的治疗纳差的方药焦三仙,就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还有炒谷芽、鸡内金等。
语音时长 01:06

2021-12-30

56250次收听

脚总出虚汗是怎么一回事
脚出汗是临床上或日常生活中经常碰见的情况,脚部出汗比较多,一种情况是因为脚的汗腺比较丰富。另外,人体穿鞋如果不合适,或者穿着运动鞋,皮鞋或穿的袜子不透气、比较致密,足部被一种闷热的环境所包裹,就会容易出汗更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常吃麻辣的东西,或者喝白酒太多,体内有湿热之邪。如果湿热之邪停留在足部,就会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可能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一些脚气感染,一些真菌感染,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或者是有脚气真菌感染的情况。
语音时长 02:17

2021-09-29

77975次收听

01:44
手脚冰凉会影响生育吗
手脚冰凉一般不会影响生育,肾阳虚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影响生育。手脚冰凉往往是一种肾阳虚的表现,应该及时的治疗。治疗肾阳虚的方法包括服用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或做艾灸,艾灸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位治疗肾阳虚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不要整天坐在家里,可以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等,坚持每天一到两个小时的运动,这些症状是会缓解的。
02:33
男人嘴唇发白正常吗
男人嘴唇发白不正常。发白状态是身体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亚健康如肾虚、气虚等,真正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肾功衰,所以一定要查原因。如果是慢性肾功衰引起,可能会伴随有贫血,长期尿血、尿蛋白或脚肿等肾病表现,可去抽血查肾功能,了解肌酐尿素氮,了解有没有贫血。第二种亚健康,亚健康阳虚比较严重,身上阳气不足,血液不能在温热下沸腾起来,周围血就会向中央聚拢,血色在嘴唇上不能表现出来。其次是气虚,比较严重的气虚也是代谢比较慢,人体即使有血液,但是它功能降低,不能输氧气,表现为嘴唇发白。
01:16
湿气重脾胃功能弱怎么办
祛湿就要调理脾胃。首先调整饮食习惯,不要过食辛辣、寒凉、油腻的食物,加强运动,也可以选择拔火罐、艾灸等方式。在湿热环境中感受风寒邪气引起的脾胃不适,可以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脾胃虚弱导致湿气盛,用香砂胃苓丸、参苓白术散等一些药物协助治疗。湿气留滞经脉就会出现头重如裹、颈项僵硬、肢体困重、屈伸不利;湿邪上犯上焦会出现胸闷、咳嗽;湿阻中焦就会有腹胀、食少、口中甜、口中粘腻不爽、舌苔厚腻;湿滞下焦会出现便溏、小便不利、带下;湿溢肌肤就会出现水肿。
身体突然发冷的原因
身体突然发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性的怕冷,就是实症;一种是虚症。实症多数见于突然暴怒的情况,突然暴怒导致身体的阳气循环会出现障碍,暴怒的时候肝气不舒、肝气郁结,身体阳气的循环不畅,阳气不能很好的周流于全身,这时候也可能会出现突然发冷,尤其是手脚冰凉,气性太大的时候,暴怒的时候,气的手脚发凉,严重的就会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出现晕厥,民间说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另外是由疾病引起来的,属于虚症的范围,多是一些心阳暴脱,心脏阳气骤然的离开身体,这种情况多数见于一些心脏的疾病,像一些急性的心肌梗死,尤其是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另外,像一些恶性心律失常,致死性的室性心律失常,这种情况也会出现突然的心功能不全,就突然心力衰竭,这时候因为身体四肢得不到血液的供应,就会出现突然的发冷,这种情况往往是伴有意识的模糊,甚至是昏迷。另外,全身持续手脚发凉,甚至伴有冷汗出,身体湿漉漉的,另外,血压急剧的下降,高压一定是在90mmHg以下,往往是可能在60mmHg以下,提示身体已经到了出现休克的状态,这种虚症的突然发冷,就是一种休克的前期,或者休克早期的表现,大概突然发冷就这两种情况。
语音时长 02:14

2021-07-09

87310次收听

巨阙穴的位置及功效
巨阙穴位于人体上腹部中线向上六寸处,手指按压时,如果感觉有明显的酸胀感,代表已按压到准确位置。经常按压巨阙穴可起到安神、宁心、缓解心脏疾病和胃肠疾病的功效,若有严重不适感,建议及时就医治疗,防止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03:08
怎么祛除体内寒气
使用暖水袋、双手搓热置于肚脐、红糖生姜水、艾灸、驱寒的中药、热性食物都有祛除体内寒气的作用。一、肚脐是容易受凉的部位之一也是元气的部位,特别容易受凉,暖水袋或者双手搓热放在肚脐也可以起到驱逐寒气的效果。二、红糖生姜水治疗痛经、驱寒的效果也非常好。三、艾灸的方法,艾灸就是中医的热疗,通过在穴位,如足三里,通过温灸的方法也能驱寒,还有就是食用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生姜。另外驱寒的中药,如附子理中丸一可以达到温阳驱寒的作用。
免疫力低可以吃什么
如果您出现了免疫力低下的这些症状,可以服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者是食物。药物主要选择可以提高白细胞的药物。如果说明书上明确的写了可以提高白细胞,那么它可以增加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致病原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其次是对于气血亏虚的人群,我们可以服用一些补益气血的药物,人的气血重生了,抗病能力自然也就增强。我们中医有一句话说的是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您为什么容易得感冒,另外一个人不容易得感冒,还是由于它的正气不足,所以我们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最后还可以服用一些增强脾胃功能的药物,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您的脾胃功能都是正常的,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它的吸收消化功能就会进一步增强,反之就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功能,食物就尽量选一些有改善功能和补益脾胃或者是补益气血的食材。
语音时长 01:42

2019-11-13

64660次收听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石斛的功效与作用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与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现在很常见的,而且中药也是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选择中药进行疾病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对这样治疗方式,依然是现在人们最佳之选,那对中药的药材也是有着很多种类,中药王不留行就是其中之一。那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适宜年龄
一般情况下提到六味地黄丸的都是一些男性朋友们。由于有的男同志会有不孕育的会吃六味地黄丸。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疲惫不堪甚至肾虚。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可以吃一些六味地黄丸调理一下。那么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适宜年龄都有哪些?
特禀体质的人如何养生
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特禀体质的人会出现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是因为卫气虚损不能抵御外邪所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特禀质养生以健脾、补肾气为主,以增强卫外功能。
寒性体质是什么
寒性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怕冷或体冷,往往会伴有肌肉关节的疼痛、胃肠道的问题等。寒性体质的女性会有月经疼痛或者生育方面的问题,寒性体质的老年人会伴有关节问题。所以,寒性体质人群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体,及时进行干预。
语音时长 03:07

2018-04-26

55334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