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后遗症,主要包括休克综合征、脑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等。这些后遗症都是较为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表现,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了解这些后遗症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早识别病情,及时进行治疗。
1、休克综合征:在感染登革热后的1-2天内,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乏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虽然这些症状本身不会立即引起休克,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导致休克。维持血压稳定是关键,通常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等药物。
2、脑炎:登革热病毒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和喷射性呕吐等。如果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迅速恶化。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重点,甘露醇注射液常被用于此目的。
3、登革出血热:这种情况是由病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的,会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和恶心呕吐。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控制病情。
4、登革热休克综合征:特征是颈部肿胀、血压下降和外周血管扩张。大量血浆渗出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加重休克症状。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以维持血压稳定。
登革热还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在儿童中更为常见。为了防止感染,建议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地区,并采取防蚊措施。了解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个人健康管理,也能帮助周围的人提高对登革热的警惕性。保持警觉和采取预防措施是应对登革热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