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病毒在感染后通常会在2到10天内发病,潜伏期大约为3到15天。这个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出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休克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人体就可能被感染。
1、早期症状:感染早期,患者可能会经历低热或中度发热,伴随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体温会升高到39℃以上,并可能出现剧烈头痛、眼眶疼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及骨关节疼痛。这些症状常常被形容为“断骨热”,因为疼痛感非常剧烈。
2、皮疹和出血:在疾病的进程中,皮疹是一个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瘀点和瘀斑。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出血症状,比如鼻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以及胃肠道出血。这些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它们可能预示着病情的恶化。
3、严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就医,登革热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休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的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和脉搏细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和发绀,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建议尽快到医院的感染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和病原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非常重要,以免病情恶化。登革热虽然可怕,但只要及时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恢复。保持警惕,注意防蚊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