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属于虫媒传染病。它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当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时,病毒会进入人体并可能引发疾病。
1、传播途径:登革热的传染源包括显性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其血液中仍然存在登革病毒。感染者在蚊子叮咬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复制,再次叮咬其他人时,病毒就会被传递。患者在感染后,体内会产生抗体,提供一定时间的免疫保护。
2、临床表现:登革热的症状多样,通常包括高热、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等。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痛。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出血倾向,比如鼻出血和牙龈出血,甚至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
3、治疗措施:目前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依赖对症支持。对于持续高热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进行退热处理。若出现皮肤瘙痒,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建议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地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和更换衣物。
登革热的防控需要从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入手,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持警惕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