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镛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范围相当广泛,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可能会导致人体感染这种病毒。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主要通过伊蚊进行传播。由于其传染性较强且潜伏期较长,感染者在潜伏期内也可能具有传染性。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酸痛等。
1、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多活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了预防感染,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间段外出,使用驱蚊剂,并穿着长袖衣物来减少皮肤暴露。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除积水,以减少蚊虫滋生。
2、症状和治疗: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在4至10天内出现症状,如高烧、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疼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来缓解疼痛和退烧。抗组胺类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也可能被推荐使用。
3、生活方式调整:感染期间,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支持是关键。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饮食上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和鸡蛋,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帮助身体排毒和恢复。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和缓解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也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