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11-0280993次播放
视频内容:
平均血红蛋白量是指外周血中每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是27-34PG,低于27PG是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最常见的病因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其次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孕妇血小板低如何治疗
孕妇血小板减少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血小板降低的程度,确定具体的针对措施。有10%~15%的妊娠期妇女会出现血小板的降低,最常见的情况是妊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血液被稀释,还有怀孕以后免疫机制的紊乱有一定关系。妊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往往血小板降低的幅度不是很严重,随着妊娠的延长,在9个月的时候往往血小板会降到最低。如果血小板能够稳定大于50×109/L,没有出血的症状,临床上可以不用进行干预,也可以耐受自然分娩或者手术的分娩。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就是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其他疾病所导致继发的改变。比如孕妇同时患有一些肝肾系统疾病引起,继发的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下,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血小板降低的幅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血象高会有哪些危害
血红蛋白高危害
血红蛋白高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高对人体可能会有一些危害。首先血红蛋白异常增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血流缓慢以后容易产生高粘滞血症,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次,血红蛋白升高如果是血液系统的病变造成的,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出现脸色较红、出现脾脏肿大等症状,长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可能诱发胃溃疡、胆囊结石等消化系统的病变,病史超过10年的部分病人,还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白血病或者是骨髓纤维化,这些疾病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目前治疗方面相对也比较棘手。当然血红蛋白升高也可以见于正常的人群,如长期高原居住的人会出现血红蛋白高于正常值的情况,但是此时并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此时不需要给予治疗,对人体也没有危害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有性别差别,男性应该是130-175g/L,女性应该是115-150g/L,新生儿比较高一些,参考范围是170-200g/L。血红蛋白升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甚至骨髓穿刺检查等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血红蛋白过高造成的各种并发症。
03:07
出血止不住是什么病
出血止不住可能是以下情况造成的:第一,血管破裂,例如外伤导致的血管破裂,特别是较大动脉破裂,有时会造成短时间内出血不住的情况;也可以是手术后结扎的血管滑脱,造成出血现象。这种血管破裂造成的大出血,一定要尽快按压止血点暂时止血,送往医院进行积极的救治,找到出血部位进行电凝或者结扎止血,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给予止血药,同时尽快手术治疗。第二,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的过度使用,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使用量过多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出血不住的状态,使用这些药物期间要定期进行凝血常规的检查,同时按照医生要求用药,一定不能过量服用。第三,血液系统疾病,例如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凝血因子的异常造成凝血机制的异常,在外伤后可能会发生出血不止的情况,难以治愈,主要是预防各种可能出血的状态,出血后积极进行止血、补充血容量的治疗。另外白血病也会有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出血倾向增加。第四,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后会造成各种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后吐血,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造成便血等。第五,一些特定部位的出血,如鼻腔出血不住,可能有鼻腔的肿瘤,如鼻腔的出血性息肉或者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需要进行检查寻找原发病。
02:53
小孩体检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小孩体检血小板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是比较多见的,体检时一般是空腹抽血进行化验,有时血液浓缩的问题,可能会造成血小板计数的轻度升高,但是其他血液学指标问题不大,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多喝水后血小板计数就正常了。另外孩子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比较快的阶段,炎热夏天喝水比较少或剧烈运动后水分蒸发比较多,也会引起血液浓缩,导致生理性的血小板增高,这些情况是不用进行治疗的,也没有必要担心。病理性的血小板增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首先一些骨髓异常增生的疾病可能会发生在儿童身上,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很可能会导致血小板的增高。有些血液系统的病变具有家族遗传性,需要结合家族史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其次,如果孩子化验血常规前的几天,如果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等也很可能继发血小板增高,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也会恢复到正常。再次,儿童患有川崎病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血小板计数的明显偏高,此时要进行住院治疗,一般是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此外可以使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必要时需要换血疗法。血小板偏高需要看变化幅度,只要没有超过正常值的两倍以上,一般都是生理性升高,此时多给孩子喝水,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等,一个月后复查,这种血小板的略微升高现象可能会自然消失了。如果血小板数量出现明显的增高,需要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02:36
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什么原因
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见于以下情况:第一,急性炎症反应,当各种病原菌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感染的情况下,C反应蛋白就会明显升高,包括细菌感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等,超敏C反应蛋白的敏感度很高,急性炎症发生后6-8小时开始升高,感染后48小时内可达高峰,随着体内炎症的逐渐消退、超敏C反应蛋白会快速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比较大,但是病毒感染时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不太明显。第二,可见于各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等,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第三,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还见于恶性肿瘤的患者,通常表现为中度以上程度的升高。第四,可见于一些严重的创伤、损伤等应激状态。如重症胰腺炎、烧伤、大手术等后,发生急性心梗或者脑梗等,机体有严重组织创伤、坏死的情况,会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可以用于鉴别一些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评估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也可以作为手术后监测的一项指标。C反应蛋白需要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一起来综合判断,对于确诊炎症的类别有一定帮助。
01:40
血常规怎么看细菌感染
临床中不是所有的细菌感染都会引起血常规的变化,很多病人虽然出现感染,但血常规可能没有显著改变。但一般出现细菌感染,可以看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这是细菌感染最常引起血常规的变化。因为这些改变在很多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中都能见到。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就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或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常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所以出现这些变化以后,建议到医院就诊,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
03:00
升血小板的最快方法
升血小板的最快的方法是输血小板。但由于血源比较紧,输血小板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应用的,在内科疾病,主要是用在化疗以后的病人,血小板低到10×10^9/L以下的时候。轻度血小板减少,不能用输血小板方式改善,所以,要看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也不推荐输注血小板。再有输注的血小板,短时间内输注的频次过多,反而上升的不理想。所以除输注血小板以外,像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升血小板比较快的方法,还可以用丙种球蛋白输注的方法,以及用糖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素等。
什么情况需要查凝血
什么是嗜酸性细胞浸润
血小板67怎么回事
血小板67一般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者是消耗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所致,而对于一些癌症患者在放化疗期间也会出现血小板数量过少。此外,血小板数量过少也可能与微血管病性溶血、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异常以及发热等因素有关。
血液透析能活多久
出现肾脏损害后期,一般需要进行血液透析帮助身体代谢排毒。不过血液透析的方法还是不错的,只要治疗的充分、规律,并且依从性好,控制的好,可以存货几十年的时间。不过有并发症的情况下,生命周期会缩短。
血小板计数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计数偏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另一种是病理性。前者一般无大碍,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人一天血小板数值是会有轻微波动的。而病理性血小板数值如果不持续降低,需要去医院看病,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等等造成的。
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是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重要细胞,其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偏高可能是正常现象、药物因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进行改善。
献血后应该注意什么
献血后,需按压伤口五分钟左右,同时避免伤口接触到水引发感染。此外,建议献血者多注意休息,以及多吃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叶酸的食物,帮助血细胞更好的生成,同时短期内不要喝浓茶,半年内也不建议再次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