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0-02-2061772次收听

语音内容:

我们知道我们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通道,叫做咽鼓管。正常的咽鼓管具有维持中耳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作用。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如下鼻夹肥大,堵塞我们咽鼓管的咽口,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咽鼓管的粘膜的水肿堵塞,都会导致我们中耳腔的负压,中耳腔负压之后,粘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一些炎性的渗出物,浆液性的和粘液性的渗出物,这样就出现了分泌性的中耳炎,患者可以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然后中耳腔的积液这些症状。
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我们一些机械性的堵塞因素,如腺体肥大,堵塞了我们咽鼓管的咽口,也会引起分泌性的中耳炎,这个儿童患者比较常见。
因此临床治疗,主要的是促使中耳腔分泌物的排泄,通畅咽鼓管,还有就是进行一些手术,比如鼓室置管,或者还有一个咽鼓管球囊扩张的方法,目的是使中耳鼓室腔与外界的压力平衡,主要是这些方面的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咽唾液耳就会朵响是怎么回事
咽唾液的时候会吞咽动作,咽部会有肌肉的收缩,会有大量咽部、舌腭肌、咽腭肌、腭帆张肌这种所谓咽肌收缩,收缩了以后咽部有咽鼓管儿和耳朵是通着一收缩咽鼓管,这管口被一牵拉咽鼓管就开放了,开放了以后会有气体进入到耳朵里面气体进入耳朵里边压力有一个变化会引起耳膜活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耳膜上有咽鼓管儿的肌肉的收缩本身,吞咽时就可以直接收缩掉耳膜会引起耳膜响动、震动本身就可以耳朵响、吞咽,通过两个方式使耳朵响,吞咽的时候肌肉收缩鼓膜张。
语音时长 02:23

2021-09-29

75006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在鼓室置管内鼓膜处植入中耳通气管,这样可以很好地改变中耳负压,从而引出分泌物。在治疗一年后可以将鼓室置管再取出来。平时的时候要做好认真的耳部护理,分泌性中耳炎一般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比如在坐飞机时压力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耳闷或者耳痛的情况,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分泌性中耳炎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进行治疗,等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则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耳部卫生,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防止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加重。
语音时长 01:09

2021-01-21

91808次收听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比较严重的,只有早期治疗才能够获得理想的疗效。如果说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治疗的难度会加大,而且患者的听力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严重了会直接导致耳聋。除此之外,这种疾病也容易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群体,久治不愈的急性中耳炎患者,和因鼻咽部肿瘤、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导致的咽鼓管梗阻患者。
分泌性中耳炎会复发吗
分泌性中耳炎可复发,诱因未消除,再次接触时可导致复发,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消除诱因,定期复查,降低复发率。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一种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期间最多见,发病率非常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也叫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现在都统一命名为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无论是急性中耳分泌性中耳炎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都差不多。分泌性中耳炎看似是一个比较小的病,但实际上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有很多,甚至于有恶性的疾病,比如成年人中的单侧的分泌中耳炎,要高度警惕鼻炎癌的发作,鼻咽部肿物,因此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是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一个及时地治疗,会继续发展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于导致鼓膜的这种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的疾病。从而破坏中耳腔内的正常的结构,导致听力不可逆的损害。
语音时长 02:13

2020-03-05

57089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非常复杂。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还有感染的原因,还有免疫的学说。主要解释一下,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连接我们的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一个管道,它起的一个主要的作用。把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因为中耳腔里有粘膜结构,会不断地吸收新鲜的气体。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了障碍,对于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够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完之后,气压就成为一个负压状态。当中耳腔出现负压的情况下,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然后血清就会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的积液,这也就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05

57085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什么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观察鼓膜、听力检测或者是声导抗检查等。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要观察患者的鼓膜,一般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一个内陷状态,向里塌陷。同时鼓膜会呈现橙黄色或者是橙红色,或者琥珀色。正常的鼓膜是一种半透明瓷白色,当液体还不是非常多的时候,可以透过鼓膜看液平面,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如果液体非常多,鼓膜反而可能是向外膨隆。4岁以下的没法做听力检查,而听力检测是必须的检查方法。4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曲线。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能够配合,能够理解检查要求,可以加做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语音时长 01:58

2020-03-05

47751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延误治疗会怎么样
分泌性中耳炎延误治疗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首先会导致听力下降,主要是病症会导致耳内组织受损,从而出现听力逐渐下降的情况。另外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鼓室硬化、胆固醇肉芽肿等等,最好及时就医,尽快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现如今有很多人的身体都发作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疾病,而目前在医学上检测人体是否发作该疾病以及病情轻重程度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经常被使用的为鼓气耳镜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同时人们也可以考虑声导抗测试法,鼓膜穿刺法以及鼻咽镜检查等其他的检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