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0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5-2086030次收听
语音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输血完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第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也就是一般常说的一些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肤瘙痒,皮肤上出现一些红疹、风团,这和输注的血液中含有一些异体的抗原有关系,这个抗原所继发的一些过敏反应,导致一系列身体变化。第二,溶血性反应,最常见的还是血型错配所引起的溶血性反应。现在临床上通过ABO血型和Rh血型两套血型系统的鉴定,出现血型错配的概率已经很低。但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长期输血的病人,移植以后出现血清转换的病人,还有一些熊猫血型的病人由于血型不稳定,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错配的问题,导致溶血反应。溶血反应就可以表现为突然的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甚至因为是溶血危及病人生命。除此之外,一些少见的输血的不良反应,如输血相关的特发性肺水肿,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都很低。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是什么病征兆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周血细胞中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当中性粒细胞的比例超过75%时是中性粒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率轻度偏高并没有临床诊断意义,如果明显偏高可能是以下疾病的征兆:第一,感染性疾病,因为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抗外来病原菌入侵的重要免疫细胞之一,特别是细菌感染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升高,如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化脓性阑尾炎;另外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膜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梅毒;一些寄生虫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肺吸虫病等,都可以导致血常规检查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的明显升高。第二,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第三,在应激创伤、重大手术之后,患者也会出现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脑梗或者心肌梗死患者、食物中毒、休克状态等,机体免疫系统自我代偿性反应过程中,白细胞会升高。此外妊娠的状态下也可以出现白细胞的生理性增高。第四,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患者,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什么意思
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与血小板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成熟的血小板体积偏小,不成熟的血小板体积偏大。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可能的原因有:第一,血小板破坏增加,但是骨髓造血功能良好,如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中未成熟的血小板提前从骨髓中释放出来,从而引起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第二,骨髓抑制造血功能解除以后,骨髓当中未成熟的血小板提前释放出来,血小板平均体积也会偏高,如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三,可能见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第四,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大失血、外伤或者较大手术创伤状态,外周血中可能会见到巨大血小板。第五,造血原料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血小板的体积可能会有轻度偏高。此外,先天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天生体积偏大;怀孕中晚期,伴有水肿、高血压的人群也可能出现血小板体积偏大。当发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时,需要结合血常规的其他指标,如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能孤立性的只看血小板平均体积这一个指标。血常规中伴有多个血液学指标异常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检查等,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最终明确病因诊断。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偏高是怎么回事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即MCHC,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内含有的全部血红蛋白量总和,正常范围是正常范围是27-34pg高于34pg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高,通俗的理解就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含有的血红蛋白量高了,此时可能是因为红细胞数量增多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红细胞体积变大引起的。第一,红细胞数量增多了,平均血红蛋白量就会增加,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缺氧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此外就是久居高原的居民,高原反应造成代偿性红细胞数量增加。第二,红细胞体积变大后导致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偏高,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是造血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造成的,红细胞核内DNA合成障碍,细胞核增大,红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在细胞质中血红蛋白的合成不受影响,所以红细胞内含有的血红蛋白量就相对增多,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就会偏高。第三,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如果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同时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升高的情况,可能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去血液科检查来明确,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穿刺、基因学检测等来诊断病因,确诊病因积极进行药物干预。
02:46
孕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为什么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占比例最高的一种,中性粒白细胞是百分比是50%-70%,孕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妊娠期生理性反应。女性怀孕后全身血容量增加,全血细胞增高,其中白细胞升高是以中性粒细胞成分升高为主的。所以妊娠中后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发现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反应,这种升高幅度比较小,和炎症时的中性粒细胞升高是不一样的,孕妇也不会引起发热、疼痛等炎症反应。在产后1周左右,复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逐渐降至正常。第二,如果妊娠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幅度比较大,此时可能是出现细菌或病毒感染,孕妇一般会伴有发热、流鼻涕、咽喉疼痛等正常,此时可以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第三,一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升高,特别是妊娠中晚期,如果发生了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发作造成肾损害,此时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第四,妊娠期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应激创伤之后,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情况,特别是饮食不当造成的急性腹泻、食物中毒、co中毒、失血过多造成休克状态等。
02:52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偏高怎么造成的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是血常规检查中的一项常规项目,是一个可以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以测得的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明显偏高的情况下,说明血小板的大小差别比较明显,可能见于以下情况:第一,一些血液系统方面的疾病,如巨幼细胞贫血、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第二,脾切除手术以后,短期内也会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偏高的情况。第三,一些血栓性疾病,也可能会有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还需结合血小板总数的情况,其他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第四,血小板分布宽度轻度升高的情况,可能是大病初愈的表现。如果患者血小板计数本来是比较低,通过一系列治疗后刚刚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多数情况可看到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布宽度增宽。因为之前血小板降低,代偿作用下骨髓加速制造血小板释放到血,机体自我调节来纠正血小板降低这种状态,一些大的血小板还未完全分化好就被释放到血液中了,所以造成细胞体积不太均一,引起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这种情况一般是一过性的,通常并没有临床诊断无意义。但是如果持续血小板分布宽度持续升高,此时应该应到血液科就诊,根据检查结果的情况进行具体诊断。
02:41
抗心磷脂抗体高是怎么引起的
抗心磷脂抗体高的原因主要见于:第一、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制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中,抗心磷脂抗体是免疫学检查诊断的重要指标。第二、抗心磷脂抗体高也见于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水痘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等。第三、抗心磷脂抗体高还可能和支原体感染有关系。第四、抗心磷脂抗体高可能和服用一些药物相关,如氯丙嗪、吩噻嗪等。第五、抗心磷脂抗体轻度升高也可能见于部分老年人,属于一种生理性的轻度升高,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危害性。有些育龄期女性体内也会出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容易不孕,或者怀孕早期发生自然流产,但是具体的机制不明确。抗心磷脂抗体是一种异常的抗体,在人体内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细胞膜中带负电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从而自身产生了一种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偏高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身体处于高凝状态,导致一些血栓性疾病,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如脑血栓、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抗心磷脂抗体的免疫学分型包括有IgG型、IgA型和IgM型三种,当出现抗心磷脂抗体增高时,一定去医院风湿免疫科或者血液病科就诊,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检查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从预防血栓形成的角度来说,建议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抗凝药物。
03:01
白细胞过多怎么回事
白细胞过多需要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常细胞、幼稚细胞何种增多。如果是中性粒细胞的增多,短期增多和细菌感染有关。如果是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要考虑是否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需要去做骨髓的相关检查。第二种类型就是淋巴细胞的增多,T淋巴细胞增多和病毒感染相关,如果是B淋巴细胞的增多,需要去做进一步的流式检查,来看是不是克隆性的淋巴细胞增多,再去考虑是否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第三种情况就是病人存在异常细胞的增多,需要做血涂片甚至骨髓穿刺来确定是否存在急性白血病。
03:08
白细胞正常范围是多少
白细胞正常的范围,成人是4~10×10^9个/L,新生儿的正常范围是15~20×10^9个/L,儿童是在5~12×10^9个/L。白细胞里最主要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占比50%~70%。淋巴细胞的占比是20%~40%,单核细胞占比3%~8%,嗜酸细胞小于0.5×10^9个/L。白细胞的异常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和淋巴细胞的异常,所以白细胞增多是粒细胞增多或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或淋巴细胞的减少,这两类细胞的变化,主要和感染性疾病相关。
什么情况需要查凝血
血液谷草谷丙代表什么
血液谷草谷丙主要指的就是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这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平时它们存在于肝细胞胞浆和线粒体当中,一旦肝功能发生异常,便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含量升高。
吃环孢素不能吃的水果
吃环孢素不能吃柚子、鳄梨、香蕉和橘子。如果吃柚子,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如果吃鳄梨,则会出现血压升高和头痛的症状;如果吃香蕉,则会出现血压降低;如果吃橘子,则可能会四肢乏力、肌肉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