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 > 养生保健 > 食疗养生

端午就吃粽子 五大讲究需注意

食疗养生编辑
5次浏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划龙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吃粽子是一种传统。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注意吃粽子

在吃之前,粽子要热透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一些肉,所以在初夏炎热的气候下很容易变质。粽子最好不要冷吃,吃前要完全加热。首先,糯米和粽子馅容易变质,加热不足,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其次,由于冷粽子太油,太粘,更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粽子剥开后有粘丝,说明粽子可能很久都不新鲜了,最好不要吃。一天只吃半个或者一个,每天不要吃50克以上的粽子,也就是半个或者一个。尤其是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者不吃。老年人千万不要贪多贪凉,最好一次吃一小块。

早上最好不要吃粽子

粽子是糯米做的,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吃粽子,在胃里停留时间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和胃溃疡。

最好趁热吃粽子

吃新包的热粽子更健康。冷却后不要反复加热。所以最好自己做,吃刚包好的热粽子。做粽子的时候要注意,把粽子的叶子蒸一段时间是正常的。不要选择鲜绿色甚至蓝绿色的粽子,因为粽子的叶子很可能是硫酸铜处理的,安全性没有保证。

在储存方面,粽子可以在冷冻柜中冷冻很长一段时间,从零开始蒸,或用微波炉冷冻。与其他肉类和其他生食分开,以防止穿插污染。

粽子剥开后,有粘丝不能吃

如果粽子剥开后有粘丝,说明粽子可能很久都不新鲜了,最好不要吃。配一碗清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最后加一分水果,增加纤维的摄入量,达到营养均衡。专家指出,肉粽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含有大量脂肪。

糖尿病人避免吃粽子

很多人喜欢吃五花肉做的肉粽。肉粽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脂肪含量高。因此,高脂血症患者应谨慎食用,可选择豆沙粽、枣粽、八宝粽等。由于糯米升糖指数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无论是甜饺子还是肉饺子。胃肠道疾病患者不提倡吃粽子,因为粽子不容易消化,特别是吃油腻的粽子后,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胃酸过多胃溃疡的人也应该少吃。此外,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尤其是富含粗粮和土豆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