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糜烂性胃炎
![](https://static3.bohe.cn/article/pc/images/pic1.png)
胃糜烂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发生糜烂损伤的胃部疾病,常与胃酸过多和胃黏膜保护不足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胃出血等严重后果。
这种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易感性,而环境因素如过量饮酒、吸烟、长期服用NSAIDs(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会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病理性胃炎的常见原因,它会诱导炎症并导致胃黏膜受损。压力过大和饮食不规律(如空腹喝酒、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会导致胃酸过多,加重胃部负担。生理上,胃酸分泌紊乱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病情。胃糜烂性胃炎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提示胃内出血情况,需立即就医。
治疗胃糜烂性胃炎需要综合方法。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①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②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减轻胃酸刺激;③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有助于修复受损黏膜。饮食调理也不可忽视,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及碳酸饮料,多吃富含纤维的蔬果如胡萝卜、香蕉,以及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食物如蜂蜜和燕窝。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维护体内平衡可辅助疾病恢复。戒烟酒和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也可缓解症状与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现症状加重、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尽快咨询消化科医生,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严格遵医嘱用药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