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以消除病因、控制炎症和保护肾功能为核心。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可疑药物、应用激素以及进行支持性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
1、消除病因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常由药物如抗生素、NSAIDs等、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引发。治疗的第一步是明确病因。停用相关可疑药物后,症状可能会得到缓解。若存在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应积极应用抗感染治疗。例如,针对细菌感染可使用窄谱抗生素,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2、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在控制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通常首选泼尼松进行短期使用,一般开始剂量为每日0.5~1mg/kg,根据病情调整,并逐渐减量停药。对于严重病例,尤其肾功能显著恶化时,可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部分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
3、支持性治疗
支持性治疗有助于保护受损的肾功能,并降低长期的肾功能障碍风险。应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调整补液策略,避免脱水或过量液体负荷。高血钾、酸中毒或尿毒症时需及时纠正不平衡问题。严重肾功能衰退者,可能需进行短期血液透析。饮食上建议采用低盐、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模式,保证营养而不增加肾脏负担,例如选择鸡蛋清或鱼类。
4、长期管理和复查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恢复期需定期监测,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试验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以评估病情进展和肾功能恢复。部分患者可能因未及时治疗或肾损伤较严重而遗留慢性肾病表现,需长期随访管理。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可治愈的,但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如尿量减少、腰痛、乏力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治疗以避免肾功能长期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