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液化验肿瘤指标

发布时间:2018-08-0252623次浏览

常规的血液化验是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医生可以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我们在平时的体检中也常会进行血液化验,因此血液化验一直为我们所熟知。例如,人体中血红蛋白低于平均值,则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等。那么血液化验肿瘤指标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AFP主要相关肿瘤:肝细胞癌和生殖细胞癌。 其它相关肿瘤:胚胎细胞癌、卵巢畸胎瘤、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CEA主要相关肿瘤: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其它相关肿瘤:常见于肺癌、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CA242主要相关肿瘤:胰腺癌、胃、结肠癌。 其它相关肿瘤:肝癌、食管癌、肺癌。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CA125主要相关肿瘤:卵巢癌。 其它相关肿瘤: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胃肠道恶性肿瘤、子宫癌。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相关推荐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非常多,一般可以分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偏低,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的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偏低,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衰竭导致的血小板的减少,一些免疫机制引起的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这时候体内产生血小板的抗体、血小板的破坏速度增加,导致了血小板的降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导致血小板降低。非血液性疾病,常见的比如一些长期慢性的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一些肝肾功能的损害也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小板的降低。一些药物比如常用的一些抗生素、一些治疗甲亢的药物也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当然其肿瘤,包括肿瘤的放化疗,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的降低。
语音时长 00:57

2021-12-30

70147次收听

血管太细有哪些原因
血管太细的原因应该是遗传因素为主,受到一些后天相关因素的影响。能够看到手背的血管,都是静脉血管,静脉点滴比较常用,往往女生的血管要比男生的血管细一些,这和基因有关系,和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同也有关系;后天性因素的影响,对于改变血管的管径作用比较大的就是肌肉的发达程度,越运动的人肌肉弹性好,供血更加充沛,所以这个部位的血管的弹性也好,血管相对也会变粗一些。所以说血管的粗细和先天性因素、后天性因素等都有密切关系,先天性因素也就是所谓的遗传因素,每个人的血管走行、粗细都具有差异性。此外后天性因素和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等方面有关系,如果长期缺乏这种体能的锻炼,使肌肉逐渐萎缩,需氧量减少,从而导致回流血管静脉也会逐渐变细。在体表能够看到的青色血管就是静脉,静脉粗细和一个人的生理状态相适应的,并不是疾病导致的,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说身体内的深静脉或者大动脉出现了明显变细,如冠状动脉变细、颈内动脉变细,通过彩超检查或者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可以被发现,这种情况的血管变细是疾病造成的,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造成的脂质沉积,造成大动脉内形成了粥样斑块,会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这些血管太细的情况就需要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或者安放支架扩充血管,防止引起心肌梗塞、脑梗死等。
语音时长 01:35

2021-12-30

79806次收听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低于4.0×10^9/L就是偏低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被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病毒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会有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往往也存在发热、咽痛、头痛、流鼻涕等流感症状。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周左右,再次复查血常规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恢复到正常。第二,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需要做慢性病毒排查,另一种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或者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如丙硫氧嘧啶或者他巴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过程中,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另外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也可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第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此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轻度下降。第四,血液系统的病变,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都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来明确原发病。
语音时长 02:11

2021-12-30

91533次收听

02:48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是血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当中占白细胞比例的50%-70%,如果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其他白细胞类型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白细胞总是就会明显升高,如果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时,考虑是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以下原因:第一,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特别是细菌感染会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明显升高,如急性支气管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化脓胆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鼻窦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化脓性阑尾炎等;另外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膜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梅毒;一些寄生虫病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胆道蛔虫病、肺吸虫病等,都可以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偏高。第二,血液系统的疾病导致白细胞的显著升高,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此时属于一种异常升高,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偏高是很不同的。第三,人体处于应激创伤状态,患者也会出现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如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脑梗或者心肌梗死患者、食物中毒、休克状态等,机体免疫系统自我代偿性反应过程中,白细胞会升高。第四,一些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患者,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01:19
白细胞太低会得什么病
白细胞降低并不针对于某一种疾病,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白细胞严重的降低,最常见的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可以出现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严重降低。再是白血病患者特别是低增生性白血病患者,可以外周血白细胞不同程度减少,还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第三种常见情况是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脾功能亢进导致脾脏吞噬,血细胞的速度加快,引起白细胞减少。除此之外,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也可以继发白细胞的减少。
03:04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什么病的征兆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占比最多,第二占比多是淋巴细胞,若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实际是相对简单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造成的问题,通过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逐渐回落。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时长较长,有时和感染过程不平行,要多做监测,一般在两三个月到半年,中性粒细胞的变化有时就会回落。如果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可能是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以成熟粒细胞增多为主的一种疾病,相对贫血血小板减少的发生会比较温和,但若中性粒细胞升很高,会有血栓风险。
03:00
微量白蛋白150是不是正常
一般24小时的微量白蛋白的定量低于150mg/L,大于150mg/L就认为存在了异常。但一般诊断蛋白尿应该是在尿的微量白蛋白100毫克的时候,认为是达到蛋白尿的诊断标准。大量的蛋白尿是大于3.5g/24h,认为是大量蛋白尿的水平。存在了大量蛋白尿,就要考虑病人有可能存在肾病综合症。如果微量白蛋白超过了500mg/24h,在不能明确原因的蛋白尿里面去做肾穿的一个指征,帮助早期诊断清楚肾脏受损疾病来源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02:54
纤维蛋白原含量偏高是什么原因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因子的Ⅰ因子,是在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当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纤维蛋白原的合成量是减少的。一般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多,主要容易发生血栓,如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都会由于血管内皮破损,引起纤维蛋白原增加止血的能力。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正常值范围是2.0到4.0g/dl,一般低到2.0g/dl以下是减少,超过4.0g/dl以上是纤维蛋白原增多。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纤维蛋白原增多,需要做抗凝治疗来减少血栓的风险。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1.3要紧吗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1.3不是太严重,有可能是因为发生某些过敏性疾病引起。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或者过敏性结肠炎等。因为正常情况下,血常规检查中,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是0-1。1.3只是稍微有点偏高,说明病情不是太严重。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判断后,配合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确诊后遵医嘱使用些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病情会很快缓解。治疗的同时,需要禁止再次接触过敏源,避免引起过敏反应反复发作。如果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就说明病情比较严重。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20

90487次收听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0是什么意思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0,说明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几乎看不到嗜酸性粒细胞,这个检查结果说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偏低。如果受检人没有其他身体不适的临床症状,只是检查结果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一般没有太大临床意义。因为正常人的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本身就比较少,取少量外周血的时候,有可能取不到嗜酸性粒细胞,也属于正常。但是,某些情况也可能会引起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应激性升高,比如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以及比较严重的外伤等。其次,某些人因为长期时候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也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0

86016次收听

高粘滞血症吃什么药好
患有高粘滞血症时,首先可用西药治疗,如服用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等,有效的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还可用抗凝药、N-3脂肪酸制剂等,也有不错的效果。其次可用活血化瘀、化浊降脂等中药,降低血液粘稠度。
高粘滞血症有什么症状
高粘滞血症患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尤其是在清晨时头晕严重。其次,患者也会出现午后犯困,且无法自行控制。另外,患者在突然下蹲时,也会出现气短,而且主要原因是由于肺部、脑部等器官出现缺血缺氧性症状所致;视力模糊也较为常见,尤其是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
血液净化有什么作用
血液净化并不是任何人都是可以来进行的,血液净化是一种治疗手段,主要是对于一些中毒或者是肝肾功能出现问题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必要手段。血液净化能够排除血液毒素、调节酸碱平衡以及代谢紊乱、清除炎症因子这三个主要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是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重要细胞,其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一般情况下,血小板偏高可能是正常现象、药物因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进行改善。
血液疾病的组成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