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搏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st抬高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1-15111198次收听

语音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表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中的表现。一般在st抬高上急性心梗,早期的时候会出现两肢不对称的高尖替波,数小时之后会出现st段明显的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T波连接形成单向的曲线。数小时至两天之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有减低,都是急性期的改变。
病理性Q波一般在三到四天之后出现,以后可能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病人永久存在。如果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可以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地回到基线,T波也会有高尖变为平坦或者倒置。那数周和数月之后,T波就会成微型倒置,两肢对称,这些都是急性心梗一些心电图动态改变的过程和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10
儿童ST段抬高严重吗
儿童ST段抬高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进行了相应心脏手术,可能会导致该情况,此时就不严重,如果存在较为明显的不适,可能严重。1、不严重:ST段通常是心电图上的一种术语表达方式,一般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是心室缓慢复吸过程,如果儿童进行了相应的心脏手术,可能心脏的功能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会出现该情况,一般会逐渐消失,此时通常是不严重的。2、严重:如果没有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出现该情况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变异型心绞痛等原因有关,此时就是较为严重的,需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果ST段抬高的情况较为严重,出现了呼吸困难、胸痛的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01:03
心脏球囊手术视频
心脏球囊手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狭窄等病症,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但不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步骤:第一步:术前检查,明确病情。第二步:局部消毒,进行全麻。第三步:划线,确定手术切口。第四步:切开外周血管将带球囊心导管在X线监视下送入心脏的病变部位。第五步:在球囊内加压注入显影液,使球囊扩张。第六步:取出导管,缝合切口,再次消毒即可。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脏球囊手术。术后患者需要清淡饮食,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身体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
急诊的PCI术,尤其是未经溶栓治疗,直接进行PCI术,也就是冠脉成形术,已经被公认是首选最安全有效的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高于药物溶栓治疗,尽早应用可以恢复心肌的再灌注,降低近期的病死率。预防远期心衰的发生,尤其是对来院时发病时间已经超过三个小时,或者是溶栓治疗有禁忌症的患者。急诊PCI术的适应症还包括一些心梗病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有溶栓禁忌症。有恶性心律失常,需要安装经静脉临时起搏或者需要反复电覆率,以及年龄大于七十五岁的患者。溶栓治疗失败的病人也可以考虑做补救性的PCI术,也就是补救性的介入治疗。做急诊PCI术,首先会进行血栓的抽吸,之后病变部位球囊扩张,之后植入支架,解除狭窄部位的病变,开通罪犯血管。
语音时长 01:24

2021-01-15

64388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后怎么锻炼
首先急性心肌梗死之后一般病情如果比较稳定,七到十天之后就可以逐渐的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如果比较专业的话,应该是去找康复师,有专门的心脏运动康复师,或者医生可以指导进行运动,也叫做运动处方。建议患者每周活动三到五次,每次活动时间是三十到四十分钟。我们可以先从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或者是一些体操,或者是广场舞等等。关注自己的心率。心率可以达到自己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六十,最大心率的计算采用二百二减去年龄,再乘以百分之六十,是运动中可以达到的一个最大的心率。关注有没有心脏不适的症状出现。心肌梗死之后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运动,不要一蹴而就,要逐渐的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在运动当中关注自己的症状和体力。
语音时长 01:47

2021-01-15

108841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会胸痛吗
急性心肌梗死会胸痛,会出现持续性的胸痛,有时还可以引起肩背部的疼痛,甚至可放射至手臂以及手指等部位,有些还可以导致下颌疼痛等,一般予以药物治疗难以缓解疼痛。当出现有持续性的胸痛时,需要考虑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需要积极送往医院治疗,可立即完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等检查,观察心电图有无ST段动态改变以及心肌坏死等。判断疾大致情况后,及时予以介入治疗,必要时予以支架植入治疗,可以快速有效的开通堵塞的血管,避免心肌细胞坏死量增大。对于不能及时进行介入治疗的,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治疗,有一定的几率开通堵塞的血管,胸痛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即使症状得到缓解,也建议病人尽早完善冠脉造影检查,了解血管病变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行补救性pci治疗。
语音时长 01:45

2020-12-23

90634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很多种,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性。对于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一旦使用上,不建议自行更换剂量以及停药,避免停药导致疾病加重或者复发。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可以予以阿司匹林等药物抗血小板预防治疗,如果对阿司匹林药物耐受性较差的,可以选择予以氯吡格雷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的患者,可以继续选择阿司匹林等药物抗血小板治疗,主要是降低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几率。
语音时长 01:33

2020-12-23

93215次收听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做心脏造影吗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做心脏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最初期建议进行心脏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的发现病变的位置以及范围,可以明确的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可清晰的观察到血管的狭窄、堵塞部位等,可在造影过程中予以介入支架开通血管,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有很大的益处。心脏造影后如果不适合进行介入治疗或者是介入治疗不成功的,可以进一步心外科医师会诊,予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如果具有心脏造影的适应症,建议进行心脏造影检查,心脏造影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最准确的检查。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治疗方案,可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是介入支架治疗等。
语音时长 01:33

2020-12-23

84081次收听

中医如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辨证服用中药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可用益气活血药物,痰瘀互结型可用活血化痰药物,寒凝心脉型可用散寒宣痹药物,正虚阳脱型可用回阳救逆药物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血压随之下降、患者感到头晕、乏力,此后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胃肠道不适感加重等情况。而个别患者还存在痛感轻微或无痛感的状况,此种状况多会使患者延误治疗。
02:23
急性心肌梗死要怎样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剧烈运动、发脾气、睡眠不足、熬夜等,导致冠状动脉的斑块破裂。还有血压增高,血液撞击到斑块的根部,导致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积形成血块,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到坏死。还有就是心肌耗氧量的剧烈的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到坏死。就是剧烈运动、冠状动脉的痉挛,可诱发心肌梗死。另外,熬夜、发脾气等都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外界的诱因导致斑块的破裂,狭窄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的痉挛,都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
02:31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危害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包括:心脏功能的减退、心律失常、形成室壁瘤、猝死等。一、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功能的减退,生活质量降低,无法工作,要积极地康复治疗,恢复心脏功能;二、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颤、房颤,心律失常可能发生于各种不同的位置;三、形成室壁瘤,在剧烈运动或者大便时,心脏剧烈收缩,导致室壁瘤破裂;四、猝死,心律失常、室壁瘤的破裂、电解质紊乱、心功能减退,均可导致猝死。也就是说第四个结果可以由前三个结果导致,所以预防猝死,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当中,一定要把前三个控制好,第四个的发生才能减少,甚至减少到零。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与冠状动脉的面积、大小、位置及侧枝循环密切相关。出现疲劳、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等症状。会有疼痛、发烧、呕吐、上腹胀和其他异常。此外,还会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02:34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心脏的心肌突然的发生了坏死,主要是由于给心肌提供养分的血流突然中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突然形成,将血管完全堵死,血流不能通过,造成心肌长时间内没有供血和供氧,发生了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急症和重症,因为心脏的跳动必须有赖于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而心肌细胞坏死之后,心脏就不能通过有效的收缩给身体各器官供血。所以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必须尽快就医,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去除血栓等因素,让冠状动脉血流再通,继续给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养分,让已经出现问题的心肌细胞逐步的恢复。如果错过最佳就诊时间,心肌细胞的坏死往往不能恢复,就会造成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的后果。
急性胸痛三联征是指什么
急性胸痛三联征,是属于比较危险的胸部疾病,需要及时急救治疗。三联征主要包括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时间不同,遗留的后遗症以及治疗效果都不一样。一旦诊断为急性胸痛三联征的病人,必须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心肌组织无复流和靶向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动脉血运重建治疗,显著减少了住院并发症和死亡率,改善了患者预后。但AMI仍是冠心病(CHD)主要的死亡原因,相关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一年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仍在18%左右,现代西医学对血运重建后的系统炎症反应、心肌组织无复流、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病理环节,尚缺乏真正理想的对策。中药及其复方药效成分及其复杂,作用环节的靶向性虽不如化学药物明确和显著,但多作用环节的综合效应在现代医学的画面上仍显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结合传统医学,系统研究中药、复方不同有效成分及其相互组合干预AMI血运重建后多病理环节的机理,有望为AMI的二级预防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干预模式。